《2017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》显示贫困县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5.83%——
我国金融扶贫模式更加多元
我国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度进一步提升。7月3日,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《2017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截至2017年末,贫困县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已达95.83%,较年初提高2.93个百分点,金融扶贫的模式也更加多元,电商扶贫、旅游扶贫颇具成效,为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“社会责任工作是永恒主题,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尽己所能,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,服务国家发展战略,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。”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。
如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课题之一。从具体实施路径看,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着力点,同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,落实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。
目前,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、产业融资、生态环境、特色小镇建设已获得来自开发性金融、政策性金融、商业性金融的多维度力量支撑。
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7年末,国家开发银行已完成雄安新区起步区征拆安置项目授信1774亿元,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审批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项目的额度达809亿元,中国银行已向新区提供220亿元拆迁补偿专项授信。
在京津冀轨道、高速公路、生态建设、产业升级转移等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方面,截至2017年末,农发行已服务天津、河北林业项目36个,审批贷款235.54亿元,发放贷款116.13亿元;中国农业银行已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的客户授信4851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,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金融为导向,既服务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又注重长江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,探索“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”的金融方案。
在经历了广度、精准度、输血、造血等一系列探索后,我国金融扶贫成效显著。下一步,为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,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突破点在哪?从实践来看,创新融资模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。
“在此过程中,要瞄准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和重点任务,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,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授信、融资模式,精准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易地搬迁安置、产业发展、上学就业等各类融资需求,最终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。”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。
记者赴四川、广西等地采访时发现,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、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,农产品普遍存在销售难问题。由此,帮助农产品跨越时空限制成为一条脱贫思路。
目前,以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光大银行为代表,金融机构帮助农户将优质农产品搬到银行的电子商城上。由于物流、资金流实现了数据化,银行还可以据此完成农户信用评级,为其提供网络贷款服务。
此外,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,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推出“旅游产业贷款”“工艺品贷款”产品。其中,中信银行已针对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推出“民宿贷”,带动贫困户就业。
此外,绿色信贷理念持续深化,业务流程更趋完善。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7年6月末,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升至8.22万亿元,其中节能、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6.53万亿元,节能环保、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.69万亿元。(记者 郭子源)